《黄冈日报》5月16日报道截图
本报通讯员江国兵陈钰
5月12日,周日,在竞彩app排行榜大同镇两河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4名村干部集中会商河东路绿化带建设议题。“这个任务是年初村民代表大会上承诺的实事,不圆满落地就意味着我们失职!”两河村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王端秀的话掷地有声。
村看村,户看户,群众看干部。近10年间,两河村在王端秀带领下,实行党务、村务、财务透明公开,做实兴建桥梁、通村通湾路、福利院、文化广场、泵站等惠民实事项目。王端秀清廉勤政的作风,赢得群众好评。
风清气正赢民心
两河村因位于大同河、檀林河交汇处而得名。全村356户1458人居住河东一侧,1200亩农田中三分之一为垄田,其余800余亩农田集中分布于河西一侧,小孩上学、大人种田靠拉着拴在两头的棕绳过河,安全系数可想而知。修桥,成为全村36名党员和村民盼望已久的愿望。
风清则气正,气正则心齐,心齐则事成。2008年9月,43岁的王端秀走马上任村支部书记。年近八旬的2名老党员、老村干部公开质疑:“这年轻的后生,要是冒修好两河桥,趁早打消当书记念头!”王端秀听在心里,主动登门拜访两位异议者,听取意见建议,承诺“搞不下来,自己辞职下台!”随后,召开村民代表大会、村党支部会议,兴修茅坪桥、棕渡桥提上议事日程,并在2009年、2011年先后筹资百余万元建成通行,一举解决了制约村民生产生活数十年的难题。
水清不纳污垢,政廉不迷财色。2010年正月间,得知村里准备兴建党员群众服务中心,两位外地老板来到王端秀家里,分别奉上见面礼,表示“只要工程承包下来,另有重谢!”王端秀严肃地对来人说:“不争名、不夺利、不贪财是我的原则,再不拿走,我就送到镇纪委!”两人灰溜溜地走了。
当年,在镇里和村民代表的全程监督下,从桩基施工、建筑进料到简装入住,两河村全体干群夜以继日投工投劳,仅花24万元就盖起了四列三层的新办公楼。
勤以为民廉养德
1987年,王端秀被村民联名推荐进村工作,历任村会计、村主任、村支书等。干得顺风顺水的工作,不料陡生波澜。
2002年在村主任任上,王端秀在税费收缴环节发现,9名村小组长存在虚报瞒报、中饱私囊现象。王端秀力主逐个核算、集中清理。然而,王端秀在当年的村级选举中“不出意外”地落选。
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。2003年11月,镇领导和村民代表几经劝解,将外出开出租的王端秀“请”回村,给他吃下定心丸:“你顾全的是大局,没有私心杂念,要放开手工作!”
在王端秀看来,无论贫富亲疏,无论男女老少,盼发展、求变化的心是共同的,村级事务应做到事事倾心、件件为民。
10年来,在王端秀带领下,两河村的变化一点一滴烙印在群众心中:村“两委”班子一年一承诺的实事项目全部兑现,集体闲置资产得到了盘活,信访量为零;投资120万元的村级福利院盖起来了,13位本村五保户实现了老有所养、老有所依、老有所乐,3名托保群众慕名入院;占地1000余平方米的文化广场建起来了,群众文化活动有了新去处;变压器由2个增加到8个,泵站新建2个,极大地便利了群众生产生活;河东路从填土方、砌石墙到设景观,扮靓了乡村新风尚……村老党员王治华等人对王端秀竖起大拇指:“做事公允,过得硬,实在人!”
淡以明志静修身
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的王端秀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八,父母为了九个子女勤扒苦做、操持劳累的身影,他看在眼里急在心头。
18岁那年,王端秀放弃学业,回家挑起照顾父母和幺弟的重担。他下苦功肯琢磨,早晚稻、油菜小麦的种植农活样样精通,农闲时节还远赴阳新县干挑煤重活。
无愧组织却亏欠家人。32年来,因为全身心扑在村干工作上,王端秀难得有一个完整的周末。妻子陈天云在家生育孩子时,王端秀出差不在身旁,坐月子期间又落下了风湿、头痛病根。儿子王勋一度不理解父亲“芝麻大”个村官,为什么比国家干部还忙。直至大学毕业参加工作长期派驻在上海、武汉等地后,他方才由衷认可:“父亲自律自警,里外带了头,无愧于一个共产党员!”
新任村妇女主任梢艳,是大学毕业后由甘肃省嫁过来的85后。在她眼里,班子有凝聚力主要得益于王端秀的严苛规矩到家,“村里卖几十块钱的废品,都要一分一厘地登记入账,开支去向必须经集体讨论财务公开!”
如今的两河村,群众楼房率、水电路通户率、村民满意率等多项指标均达到100%。50%的农户家庭拥有小汽车,村集体综合实力稳居全镇前三名,连续多年被县、镇评为“先进基层党组织”,成为蕲北首屈一指的明星村。王端秀多次被评为县、镇“优秀基层党组织书记”“优秀班长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