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聚焦宣教月】家规家训、家风故事展览④ | 父亲的身影
父亲的身影
文 |?李凯
父亲去世已有20年了,可我经常梦见他,还象他活在时候。梦醒时分只恨“无路堂前重见父,有时夜里听呼儿”。我凝望着父亲的遗像,不禁想起他平凡而辛劳的一生。
父亲兄弟姐妹六人,少时家贫,他过继给叔公当儿子。我叔公在一个小集镇做鞭炮生意,父亲白天读私塾,晚上帮忙做鞭炮,有时大冷天他还要光着脚挑水。我伯父得知后,不忍心让十多岁的弟弟在别人家受苦,决意要他回来,跟他学习做农活。父亲17岁那年,36岁的伯父得病去逝,留下伯母及两个堂姐。从此,父亲不到20岁就成了一大家子的顶梁柱。
我父亲读过几年私塾,在当时在农村算是有点文化。上世纪六十年代,他被推选为生产队队长,后来组织上又培养他入了党。从1961年到1986年,他当了20多年的小队队长。听塆里老人讲,父亲有文化,懂生产,吃苦在前,大公无私,每年生产队各项工作在全村总是先进,社员家家有饱饭吃。至今,在我家方圆十几里,人们都还记得他这个老队长。
父亲性情温和,与人为善。我的姊妹多,小时候在一起难免打闹,母亲总爱打骂我们,但父亲总是袒护我们,因管教孩子有时他们争吵起来。这个时候,他总是让着我母亲,赶快跑到一边去抽烟。他为人处世几十年,没有与哪个人发生过大的纠纷。记得他给我们讲过“六尺巷”故事,“千里修书只为墙,让他三分又何妨,万里长城今犹在,如今哪见秦始皇”。他经常用这个故事来教育我们姊妹让人三分不会吃亏。
父亲十分疼爱子女,而这种爱是藏在心底的,是在不言之中。我姊妹7人,大姐从小聪明乖巧,上小学时正赶上六十年代初,为了照顾二姐、三姐,大姐不得不辍学在家帮忙。为此,父亲后悔了一辈子。在我读书的事上,父亲态度鲜明。我读高一时,因常生病休学,打算就此不读书另谋职业。父亲知道后态度坚决,非要我继续读书,并且说宁可家里房子不盖,也要我把高中念完,特别是高考失利后,他鼓励我复读。后来我考上了中专,毕业后参加工作,成了一名公职人员。
父亲是重情重义之人。我大伯去世后,他尽力帮衬伯母一家,供我堂姐念完中等师范学校直至参加工作。他生前曾把我叫到叔公的坟前,告诉我他与叔公的情分,并嘱付我,他“百年归世”后一定要与叔公葬在一起,他说人不能忘恩负义,生前没跟叔公当好儿子,死后再尽孝。
父亲是清廉无私之人。他当了20多年的小队干部,从没有人说他多拿多占集体财物。听我母亲讲,那时队里晚上加班加餐,他从来没有多拿一点东西回来。
父亲是负重担当之人。我姊妹7人,有5个是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,在那个艰难困苦的岁月,我父亲身上的担子特别重。队上的事,家里的事,伯母家的事,都离不开他。为了队里社员有饭吃,他放弃外出搞副业的机会,一年接着一年当队长;为了队上的工作,他把家务交给母亲一人,为此母亲与他争吵不少,他只能默默忍受,把内心的苦涩化为苦干;为了集体的事,他总是风里来,雨里去,披星戴月,不辞劳苦,以致落下肺气肿的病,成了不治之症。在我的印象中,他就是一个不苟言语,埋头苦干的人。他以无声的行动证明他是一个讲责任,大公无私的人。
梁启超说:“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,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”。丘吉尔也说过,“高尚、伟大的代价就是责任”。
父亲一生有情有义、清廉无私、担当奉献,留下了英名。从大处说,他尽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忠诚与责任,从小处说,他给我们这个家族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。也许是我继承了他的基因,也许是一种激励使然。我参加工作30年,自认为有他那种负重前行的担当和作风,从不与人计较,不以权谋私,讲大局,讲奉献。在单位从事文秘工作25年,坚守清苦,任劳任怨。每当我产生怠倦的时侯,就会想起父亲辛劳的身影,油然而生一种敬畏,一种责任,一种坚持。父亲的身影早已化为“身好莫嫌瘦,奉公莫怨贫,知足无烦恼,布衣终乐生”的家风,我会代代相传的!
相关文章
-
没有相关内容